在发行上市审核三次中止后,深圳安科最终主动撤回首发上市申请,“无缘”创业板。近日,深交所公告称,决定终止对深圳安科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审核。
2022年6月,深圳安科在深交所递交了创业板上市申请,计划募资7.03亿元,用于安科松山湖医疗设备建设、安科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、营销网络升级及品牌建设推广,并补充流动资金。
从深圳安科冲击IPO的上市历程来看,可谓经历着一波三折。2022年6月深圳安科招股书获受理后,曾三次中止上市审核,一次是由于保荐机构招商证券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,另外两次则是因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,需补充提交。然而,在2023年3月底最后一次回复深交所问询后,深圳安科还是选择了主动撤回申请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近年来,这家成立36年、在业界有医疗器械行业“黄埔军校”之称的行业老兵却走在了下坡路上,一方面,公司盈利依赖政府补贴;另一方面,公司研发投入占比逐年下滑,销售费用却成倍高出净利润。此外,公司股权结构并不稳固,发行后可能存在无法认定实控人的风险。
对于公司此次主动撤回上市申请的原因、后续是否依旧寻求在创业板上市及公司未来战略调整和部署等问题,《华夏时报》记者向深圳安科证券部发送了采访函,截至发稿暂未收到回复。
海南博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邓之东接受《华夏时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:“主动撤回首发上市申请,表明公司在当前情况下可能不符合上市条件,或者公司认为当前上市不再符合其利益和发展需要。”
利润靠补贴,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的风险
招股书显示,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(下称“报告期”),深圳安科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4.23亿元、5.59亿元、6.82亿元和3.1亿元,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-4565.18万元、4067.01万元、7730.47万元和4760.48万元。值得注意的是,深圳安科的业绩看似平稳增长,却难摆脱对政府补贴的依赖。
报告期各期,该公司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分别为3727.45万元、4333.35万元、4575.95万元和2075.72万元。其中,2020年—2022年上半年,该数据占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106.55%、59.19%、43.60%,占比维持在较高水平。其中2020年的政府补助金额甚至远超其净利润,若剔除政府补贴,深圳安科2020年—2022年上半年的净利润直接腰斩。
对此,邓之东向本报记者表示,公司过度依赖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,这意味着公司营收和偿付能力会随着政策的变化而受到影响,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其医疗器械技术和产品的研发能力,而非对政策的依赖。
“若未来政府相关补贴政策或公司自身经营业务发生变化,导致公司不能持续获得政府补助,将一定程度影响公司的利润水平。”深圳安科表示。
此外,尽管近年来深圳安科在营收不断攀升并开始扭亏,但公司仍存在金额较大的累计未弥补亏损的风险。截至2022年6月末,合并及母公司未分配利润余额分别为-1.36亿元和-6045.52万元。
对此,深圳安科表示,主要原因系公司为提升市场竞争力,前期新产品研发和营销投入较大,但前期整体收入规模较低、产品盈利能力较弱、规模效应尚未完全释放,导致公司出现亏损。2020年以来,公司已经实现扭亏为盈,但完全弥补累计亏损仍需要一定时间。
一位不便具名的分析人士接受《华夏时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亏损目前已不是公司上市的实质障碍。但累计未弥补亏损金额较大可能意味着,深圳安科需尽量实现持续盈利,弥补累计亏损,否则可能导致该公司短期内无法向股东现金分红,影响投资者利益。
邓之东指出,没有弥补的亏损可能会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信誉造成不利影响,限制其筹资和扩展业务能力。
重营销轻研发,部分核心部件依赖进口
招股书显示,深圳安科是国内领先的大型医学影像设备提供商之一,专业从事大型医学影像设备及微创治疗设备的研发、生产、销售及技术服务,主要产品包括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系统(CT)、磁共振成像系统(MRI)、X射线摄影系统(XR)、微创治疗设备。
深圳安科在招股书中表示,研发投入金额和占比代表公司技术和产品创新领域的人力、资源投入,是研发实力的一项重要表征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报告期内,公司研发费用为4756.57万元、4078.00万元、5751.50万元和2697.41万元,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11.25%、7.30%、8.44%和8.71%。
而报告期内,深圳安科的销售费用为10631.37万元、10930.68万元、12171.63万元、5587.77万元,呈现逐年上升趋势,占营业收入的比率分别为25.15%、19.56%、17.85%、18.04%,同期,同行均值分别为21.04%、16.92%、19.23%、15.10%。此外,截至2022年6月末,深圳安科研发人员共178人,销售人员341人。
对此,邓之东表示,公司应该加强研发投入,以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。销售费用偏高可能与公司积极拓展市场和渠道有关,需要注意控制营销成本。
值得注意的是,目前深圳安科已掌握探测器、谱仪等部分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技术,但仍有部分核心零部件,如应用于CT产品的高端球管、高压发生器等,主要依赖进口采购,整体技术先进性与国际巨头相比仍有一定差距。
公司业务与技术问题一直是深交所问询的焦点,在此前的问询中,深交所要求公司说明未来除探测器、谱仪外其他核心部件的自产计划以及目前的进展,境外采购的核心部件或芯片等原材料是否存在断供风险,是否存在相关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或发生贸易摩擦的风险。
昔日“黄埔军校”光辉难觅
《华夏时报》记者注意到,深圳安科股权结构并不稳固,发行后可能存在无法认定实控人的风险。据招股书披露,朱黎明为深圳安科第一大股东,直接持股12.67%,第二大股东麦星灏旻持股8.35%,第三大股东江苏民投持股7.23%。前三大股东所持股权比例均不足30%,依其持有股份所享有的表决权,尚不足以对股东大会决议产生重大影响,因此公司无控股股东。
作为深圳安科的实际控制人,朱黎明合计控制公司38.16%股份的表决权,但若届时表决权委托和一致行动协议期满且未续期,则按照发行5268万股新股计算,在不考虑朱黎明后续增持的情况下,朱黎明合计控制的表决权比例将被稀释为16.51%。
对此,深圳安科表示,公司股权相对分散,实控人朱黎明持股和控制权比例较低,若无增持,在《一致行动人协议》及《表决权委托协议》期满终止后,公司存在无法认定实控人的风险。若发生其他投资者收购控制权的情形,则存在实控人变更的风险。
邓之东指出,如果公司的股权结构不稳定,存在无法认定实控人的风险,上市后可能会给投资者带来不确定性风险,无控股股东会影响公司的管理和决策,无法认定实控人也会导致公司在政策制定和融资方面受到限制。
成立于1986年的深圳安科,是国内最早自主研发大型医学影像设备及微创治疗设备的企业之一。发展初期,深圳安科填补了该领域多项国家空白,开发出我国首台MRI、首台螺旋CT、首台移动式CT、首台乳腺X线机、首台神经外科手术导航系统等。
由于国内多家医疗器械上市公司创始人、核心团队都曾在深圳安科履职,因此深圳安科在业界有医疗器械的“黄埔军校”之称。公开资料显示,迈瑞医疗(300760.SZ)创始人李西廷、理邦仪器(300206.SZ)创始人张浩、谢锡城及宝莱特(300246.SZ)创始人燕金元都曾在深圳安科任职。
“深圳安科曾是医疗器械行业的重要力量,但近年来在现代化管理和市场竞争方面滞后于其他同行业。公司要加强研发和市场推广,围绕自身的专业特长和优势多做工作,加强内部管理和运营能力,提高资源整合能力,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。”邓之东向本报记者表示。
(文章来源:华夏时报)
关键词: